加载中...
logo

鲁山观赏石种初探

时间:2010年12月24日 信息来源:鲁山奇石

    河南省鲁山位于伏牛山东麓、淮河流域上游,沙河、荡泽河流经境内,且群山起伏,蕴藏了大量的观赏石资源。我在近年对鲁山石的收藏中,将部分特色石种进行了总结,现罗列如下。


一、日月石

    日月石,因其如阳、如月、如星故名,也称太阳石、月亮石或日月星辰石,产于鲁山河流。该石属砾石家族,石上图案色艳者似日,色淡者如月,图纹富有变化,对比强烈。色彩有红、桔黄、白、黑等,构成圆、半圆、月牙圆等图案。石中的太阳色调表现丰富,有鲜红如血的朝阳,有黄如铁汁的中日,有的光焰四射,有的日晕环罩,还有的太阳中出现明显的日核。日月石有的淡黄套淡红,或圆周镶一圈墨色边,或套色、间色,恰如日食月食及环食;有的在圆纹周围点缀多个大小不一的点状色斑,恰似群星灿烂。还有的在日月周围形成云纹、山川、河流、地平线、海岸线等, 如东海朝晖、长河落日、如日中天、海上明月、彩云追月、水中映月、月上西山等;也有的一块石上出现多个同类圆,又似九大行星。日月石主要观赏其图纹。岩质有火成岩、沉积岩、变质岩,以石英岩和沙粒岩为主,硬度一般在5度左右。原岩大部分来自山体中,由暴雨洪水冲入河流,并撞击破碎成大小石块,经河水冲刷磨砺后光滑细腻。由于卵石长圆不等,形成的图案多偏向一边,要采到一块较佳的石品,亦需发现和机遇。日月石品种独特,色调丰富,图案逼真,但蕴藏量较少。日月石是观赏石的瑰宝,是鲁山奇石中色彩鲜艳一个品种。


二、黄蜡

    黄蜡石,分布于鲁山河流,质坚形奇、边角平滑,且色彩鲜艳,具备湿、润、密、透、亮、凝、腻七个特点。硬度在7度左右。黄蜡石多呈黄色,是亮丽的暖色调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富贵色,既是权力的象征,又是财富的象征,所以人们喜欢黄蜡石是历史渊源的沉淀。而蜡石的黄色细分又有明黄、蜡黄、棕黄、嫩黄,其色泽稳定,经久不变,十分耐看。鲁山蜡石主要是赏其质、赏其色,奇形怪状者不多,似“五花肉”、“东坡肉”“竹叶松针”等状的便很难得。蜡石的形成过程是:石英岩矿物因地质变动而使破碎的石英石滚入酸性的泥土中,并长期受酸性物质的低温溶蚀,使其表面产生蜡状釉彩。


三、花石

    花石,又名鲁山花石、梅花石,贾平凹称此类石为土花布石。分布于鲁山大小河流,其硬度达6—8度。底色为深棕、褐红、墨绿、深灰等,底色上呈现出玛瑙红、水晶白、竹叶青、粉绿等颜色,呈雪花、梅花、菊花、竹叶等碎花状分布。单就梅花状来说,就有“红梅”、“绿梅”、“白梅”、“灰梅”等种类,石中梅花图案酷似“梅画”,其神韵与写意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,梅图自然天成,或疏或密,各具形态,或疏影横斜,迎风斗雪;或挺拔劲秀,傲寒怒放,不仅表现出暗香浮动、春意盎然之美,更体现了天工造物之奇。大多花石则是碎花均匀分布于石体,石体花片遍身,可取“花开富贵”、“国色天香”“菊香满园”之意,且更似一块块花布,带给人朴素、干净、优美、纯粹的思想,让你感受到美丽、亲切和温暖,仿佛回到男耕女织的生活。


四、模树石

    模树石又称树枝石、假化石,分布于鲁山山区。我国古人称模树石为松石、松屏石、婆娑石等,宋代赵希鹄的《洞天清录》中曾记载道:“蜀中有石,解开自然有小松形,成三五十株,行则成径,描画所不及。”它们虽然不是植物化石,但其形其状,却往往比植物化石更像真的植物。由于它的“叶脉”平和,“树叶”变化万千,因而在鲁山奇石中独树一帜。模树石距今1至4亿年,由板岩变质而成。板岩上的画面,为氧化铁、氧化锰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,沿着岩石的节理、裂隙及层理等空隙处渗透、扩散,历经长期沉淀固结后,形成在岩石表面的岩画。多呈现松树形、柏棱形或树与草密集成群状。
千姿百态的形象图案,不怕风吹日晒,又便于收藏,观赏性极高。模树石在寻觅中能得到保持完整、形态巨大者则为凤毛麟角,所以它是奇石中可遇不可求的收藏精品。


五、类太湖石

    类太湖石产于鲁山山区,因其质、形、色与太湖石类似,广义上也可称为太湖石,在此暂称其为类太湖石。类太湖石是一种被溶蚀后的石灰岩,硬度4—5度,有白、灰、青、黄褐等色。其造型有的奇峰凌云,有的重峦叠嶂,有的似禽像兽,有的遍体洞孔,或立或伏、或静或动。观之风姿飘逸、浑穆古朴、凝重深沉。击之声音铿锵,清脆悦耳,如闻古乐之声。颇具“皱、露、透、瘦”的基本要素。该石大多体形较大,也有小巧玲珑、剔透洞开者。体大者可点缀园林广榭,叠置假山,体小者可布置厅堂,摆设几案。缺点是:因质脆而易断。因其石质青纯,多孔多穴,造型自然奇异,故多可独石成景。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此文首发于2007第6期河南省《石观》杂志


918207193679949020.jpg


新文章
门文章